首页 > 会展前沿 > 清镇小坡村: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绘就乡村新画卷

清镇小坡村: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绘就乡村新画卷

2025-09-08 16:16:36
责任编辑:陈莎莎

初秋,暖阳照耀小坡村,水泥路蜿蜒穿过,路家家户户的院坝里,铺满了收获的包谷,一片灿烂的金黄。村庄里,时不时传来热闹的鸡鸣狗吠和哞哞的牛叫声,却只闻其声,不见其踪。令人惊奇的是,整个村庄整洁如洗,空气清新,没有丝毫畜禽的异味。


1757319105575653.png

清镇市小坡村一角


很难想象,这里曾是人畜混居、基础设施落后、人居环境堪忧的少数民族村寨。


小坡村位于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,是一个苗族、布依族聚居的村寨,长期以来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,许多村民与牲畜比邻而居。“以前,村里可不是这样,大家随意丢垃圾,牲畜挨着住房,臭气熏天,环境卫生差。”正在自家庭院侍弄兰花、百合等花卉的村民王朝美说,“现在你看,我们村真的大变样了。”


改变始于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行动——清理乱堆乱放、残垣断壁,改厕、改圈,治理垃圾、污水。但小坡村并未停留在表面的整治,而是以党建为引领,推动全民参与,探索产业融合,不断深化农村“五治”内涵,走出了一条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洁净美”再到“发展活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
1757319133612055.png

清镇市小坡村民族文化广场


抓党建引领,变“被动管”为“主动治”


小坡村的变化,首先源于党建引领。


“我们以村党支部为战斗堡垒,通过党员分区负责,带头开展清理残垣断壁、治理垃圾、监督环境等工作,实现了‘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’的治理格局。”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群介绍,村党支部还定期开展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”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先进治理经验,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。


1757319169249142.png

清镇市小坡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


值得一提的是,小坡村有一支以老红军杨顺清命名的自治组织——“杨顺清连”。这支由62名党员、村干部和乡贤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,承担着政策宣传、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工作。每周,他们在全村各个村民小组开展“相约星期三”环境卫生整治活动,清理公共区域卫生、残垣断壁,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打扫庭院。


在“杨顺清连”的带动下,小坡村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。今年来,已累计清理90余户170余处乱堆乱放,清运建筑垃圾、庭院杂物300余吨,拆除残垣断壁15处、修缮危房1处。同时,探索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付费机制,依托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服务站对全村387户厕和1处公厕实行长效管护,确保农村户厕问题动态清零、旱厕全面清零、公厕管护到位。


1757319199283407.png

清镇市小坡村垃圾收集收运点


此外,小坡村还坚持“农建农用农享”,改造畜禽圈舍,在远离村寨的地方建设“共享牛舍”——集中养牛点,引导农户实现圈居分离;并启动农业秸秆发酵床圈舍改造示范项目——利用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,实现畜禽粪污“零排放”,消除养殖异味。“我们不仅要让村子看起来干净,更要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,让村民住得舒心。”王群说。


1757319219665592.png

清镇市小坡村“共享牛舍”,首批“入住”18头牛


抓全民参与,变“要我改”为“我要改”


人居环境整治最难的不是清理垃圾、拆除残垣断壁,而是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。为此,小坡村推出积分管理制度,将卫生家庭建设、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体系,并设立“红黑榜”进行公示。


对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村民可累积积分,表现突出的还可荣登“红榜”获得公开表扬;而不赡养父母、乱扔垃圾且屡教不改的,则会被“黑榜”曝光,督促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。


为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累计积分,小坡村还与贵阳市农投合作,在村民族文化广场旁建设积分超市,除经营日用百货和村里的农特产品,村民还可用积分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。


1757319249289195.png

清镇市小坡村“积分超市”


“上个月,由于我们茅草坝组在环境整治中表现良好,村‘两委’奖励了我们2万元,用于道路提升和环境整治。”茅草坝组组长饶正祥兴奋地说,村里出资购买沙石、水泥等材料,村民投工投劳,一起修补、拓宽了通组路和连户路。不少人家还自发用木栅栏把路边的土地围起来,打算种花种草美化村寨。


1757319270793076.png

清镇市小坡村,硬化后的村民家小庭院,栽种有各式花卉


今年,小坡村已为一个先进组兑现了2万元奖励,并发放了价值6000元的积分奖励,推动实现了“好风气挣积分、积分换实惠”。


不仅如此,小坡村还创新设立了“环境整治金点子”奖励机制,通过入户走访、坝坝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。今年以来,共召开坝坝会24场,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,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。


1757319308378101.png

改造后的清镇市小坡村村民家


抓产业融合,变“美丽环境”为“美丽经济”


随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村民发展产业的意愿也愈发强烈。小坡村生态良好,红色文化资源丰富,每年吸引了不少的党员、游客前来瞻仰革命先辈、接受红色精神洗礼。


村“两委”抓住这一机遇,联合清镇市委党校打造“小坡村党校现场教学点”,同时鼓励村民改造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。目前,首批4家乡村民宿已开业运营,可提供50个床位和120人同时用餐,有效推动“美丽环境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化。


“我们村生态环境好,红色文化底蕴深,一直不缺客人,缺的是像样的民宿。”村民左乾其说,今年3月,村里宣传动员发展民宿产业,他第一时间就响应了号召,将自家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,成为村里首批经营乡村民宿的人家。


“民宿刚开业,就接待了8位客人,我的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。”左乾其说,“虽然现在客人还不多,但我打算通过线上渠道加强宣传,把我们小坡村的好山好水和杨顺清‘挑夫’精神传播出去,吸引更多客人前来体验。”


1757319339838569.png

清镇市小坡村利用农业秸秆发酵床技术改造的圈舍,不仅没有粪污,也没有了异味


除此之外,小坡村还采用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推动30万羽肉鸡、30万羽蛋鸡养殖和黄桃、蟠桃等产业提质增效。同时,积极发展有机肥代销、果酒加工等项目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。2024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1.73万元,发展动能持续加强。


有了钱,人居环境整治更有了底气。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,专项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——帮扶困难户拆除残垣断壁,绿化美化公共区域,添置环卫设施,开展积分奖励……在小坡村,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之间,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。


如今,走在小坡村整洁的村道上,看着两旁鲜花盛开的庭院,听着民宿里传来的欢声笑语,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模样。从“人畜混居”到“民宿迎客”,小坡村完成的不仅是一场环境革命,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。


小坡村的蜕变证明,乡村振兴不仅要改善环境,更要转变观念;不仅要政府引导,更要群众参与;不仅要生态宜居,更要产业兴旺。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小山村,正在用自己的实践,为贵阳贵安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及卫生家庭建设提供“小坡样板”。(记者 黎荣 文/图)





文章系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,如有不妥,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!

来源:贵阳网·甲秀新闻